进口O型圈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,通过各种加工手段,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,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,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、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。
当前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有三种成型硫化方法:模压法、移模法(传递模法)和注射法。目前3种成型工艺都在使用,但O形橡胶密封圈生产采用较多的仍为模压成型工艺,传递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相对较少。
橡胶制品成型是胶料交联与按序成型的过程,如何适当地选择成型方法,应综合考虑橡胶制品的精度要求及批量的大小等实际情况。
橡胶模压工艺(rubber mould technology)将混炼胶坯置于模型中,用平板硫化机在规定的时间、压力、温度条件下的压制工艺。其产品称橡胶模压制品。
模压成型工艺需要的成型压力较其他工艺方法高,它属于高压成型。要求模压成型的模具具有高强度、高精度、耐高温。
常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、密封圈的橡胶制品,借助成型的阴、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。
模压成型优点:
模压成型中的高温硫化工艺,保证制品较好的综合性能。
制品的内应力低,翘曲变形小,机械性能较为稳定。
制品的收缩率小且重复性较好。
产品尺寸精度高,表面光洁。
能一次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。
规模化生产,价格相对低廉。
生产效率高,适合大批量生产。
适宜多品种小批量生产。
模压成型缺点:
不适合对存在凹陷、侧面斜度或小孔等的复杂制品采用模压成型。
对有很高尺寸精度要求的制品(尤其对多型腔模具),该工艺有所手短。
整个制作工艺中的成型周期较长,对工作人员有着较大的体力消耗,易出人为差错。
制品的飞边较厚,去除飞边的工作量大。
橡胶制品的质量受胶坯的预成型质量、加料方法、压力方法的影响。